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工智能 > 正文

2025年编程白名单赛事越来越少,孩子还要继续学吗?

2025年编程白名单赛事越来越少,孩子还要继续学吗?


编程教育不止为竞赛,更是为孩子未来发展赋能

近日,教育部公布了2025-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,编程相关的白名单赛事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。

不少家长看到消息后问我:"吴老师,比赛越来越少了,我家孩子还有必要继续学编程吗?"

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

2025年编程白名单赛事越来越少,孩子还要继续学吗?

一、白名单赛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?

先来看看最新的白名单赛事情况。与2022-2025年的名单相比,这次调整力度不小:

减少了一些传统赛事:蓝桥杯青少组、"北斗杯"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等赛事已经停办。

新增了5项比赛:包括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、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能力大赛、全国青少年科学探究建模能力大赛等。

年龄限制更加严格:中国科协宣布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。中国计算机学会也规定未满12岁的选手无法参加CSP-J/S认证赛事。

这些变化确实意味着竞赛的通道变窄了,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。

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编程学习失去了价值呢?恰恰相反。

2025年编程白名单赛事越来越少,孩子还要继续学吗?

二、编程学习的价值远不止于竞赛

作为有六年教学经验的编程老师,我想告诉各位家长:编程教育的价值,远不止于参加比赛拿证书那么简单。

1. 培养未来世界必备的核心能力

编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训练。它培养的是逻辑思考、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——这些能力在孩子未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都至关重要。

我观察到,学过编程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,往往会先分析问题,再分解步骤,最后系统解决。这种"计算思维"模式是编程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之一。


2. 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素养

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。未来的世界不仅仅是使用技术,更需要理解和创造技术。

编程语言已经成为一种"通用语言",就像今天的英语一样重要。孩子学习编程不是为了都成为程序员,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未来的智能社会。

3. 增强学科学习的助力器

很多家长发现,孩子学习编程后,数学成绩提高了,逻辑更清晰了,甚至写作文更有条理了。这是因为编程思维能够迁移到各个学科中,提升孩子的整体学习能力。

三、如何在新时代选择编程学习路径?

面对竞赛环境的变化,我们需要调整学习策略,我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:

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重点建议

年龄段
学习重点
推荐工具/方式
6-9岁
兴趣培养、思维启蒙
Scratch编程游戏、图形化编程
9-10岁
基础夯实、能力提升
Python、基础算法
10岁以上
专业发展、竞赛突破
C++、算法设计、项目开发

理性看待竞赛,关注过程而非结果

竞赛可以是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,但不应是学习编程的唯一目标。

即使没有那么多竞赛机会,编程带来的思维能力提升也是实实在在的。

我常告诉家长和孩子们:编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,远比一纸证书更有价值。一个作品的创意设计、一个bug的调试解决、一个项目的完整实现,这些过程中培养的能力才是孩子真正的财富。

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选择适合的方式很重要:

从兴趣入手:如果孩子喜欢游戏,可以从设计小游戏开始学习编程;喜欢艺术,可以尝试数字艺术创作。

小步快跑:设定小目标,积累小成就,让孩子在获得成就感中持续前进。

动手实践:编程不是理论学科,一定要多动手、多实践。


四、给家长们的实用建议

作为家长,如何在这个变化时期支持孩子学习编程呢?我有以下建议:

放下焦虑,放眼长远:不要因为竞赛减少而焦虑。编程能力的长远价值远远超过竞赛本身。关注孩子能力的提升,而不仅仅是证书的积累。

鼓励探索,容忍错误:编程学习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,甚至是必要的。鼓励孩子自己调试程序、解决问题,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创造环境,提供资源: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,包括合适的学习资源、工具和社区支持。可以加入一些编程学习社区,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交流学习。

关注兴趣,适度引导: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。如果孩子对编程有浓厚兴趣,就提供支持;如果兴趣一般,可以作为思维训练的方式,但不必要强求。

结语:回归教育本质,看向更远的未来

竞赛名单的调整,实际上让我们有机会回归编程教育的本质:不是为了短期功利,而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核心能力。

作为教育者,我认为这次变化未必是坏事。它帮助我们过滤掉那些过于功利的学习者,留下真正对编程有兴趣、有热情的孩子。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证书,而在于培养了多少能力,点燃了多少兴趣。

所以,对于"孩子还要继续学编程吗"这个问题,我的答案是:如果孩子有兴趣,为什么不呢?编程不仅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,一种创造工具,一把开启未来世界的钥匙。

在这个智能时代,让我们和孩子一起,保持好奇,持续学习,拥抱变化——这才是面对未来最积极的姿态。


相关文章:

文章已关闭评论!